公孙龙那个有名的辩论白马非马,在公孙龙子的白马论里有详细解释。其实这个命题讨论的是辩证法里的一个重要问题——同一性和差别性的关系。
他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别性这个问题,得出了和惠施相反的结论。惠施是从具体事物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,而公孙龙则是从命题出发。他发现每个命题中的主语和述语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完全一样。就像恩格斯说的:不论是主语还是述语,总有某些东西是对方无法包括的。不过恩格斯也指出,述语必须与主语不同。这就是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别性的客观辩证法反映。
一般人会说:白马是马。但公孙龙对这个命题做了详细的分析,明确指出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差异。然而,他不知道这种差异是必需的,是客观规律的表现,反而把这些差异抽象化、绝对化,导致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。这就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了,把范畴固定化了。
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:一般和个别的关系。列宁说过:任何一个命题,比如树叶是绿的、人都是凡人、哈巴狗是狗等,都包含了辩证法:个别就是一般。也就是说,对立面(个别和一般)是统一的;个别总是与一般联系在一起的。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,通过个别表现出来。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。任何一般都只能大致涵盖所有个别,任何个别也不能完全被一般所包含。个别通过无数次转化与其他个别相联系,也就是与其他一般相联系。这些都是同一性自身所包含的差别。
总结公孙龙的观点虽然有他的道理,但有点过于抽象和绝对了,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。大家怎么看?欢迎讨论
他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别性这个问题,得出了和惠施相反的结论。惠施是从具体事物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,而公孙龙则是从命题出发。他发现每个命题中的主语和述语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完全一样。就像恩格斯说的:不论是主语还是述语,总有某些东西是对方无法包括的。不过恩格斯也指出,述语必须与主语不同。这就是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别性的客观辩证法反映。
一般人会说:白马是马。但公孙龙对这个命题做了详细的分析,明确指出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差异。然而,他不知道这种差异是必需的,是客观规律的表现,反而把这些差异抽象化、绝对化,导致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。这就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了,把范畴固定化了。
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:一般和个别的关系。列宁说过:任何一个命题,比如树叶是绿的、人都是凡人、哈巴狗是狗等,都包含了辩证法:个别就是一般。也就是说,对立面(个别和一般)是统一的;个别总是与一般联系在一起的。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,通过个别表现出来。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。任何一般都只能大致涵盖所有个别,任何个别也不能完全被一般所包含。个别通过无数次转化与其他个别相联系,也就是与其他一般相联系。这些都是同一性自身所包含的差别。
总结公孙龙的观点虽然有他的道理,但有点过于抽象和绝对了,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。大家怎么看?欢迎讨论